后稀缺:自动化与未来工作

Automation book cover

“通过介绍过去50年中世界经济及劳动人口的发展,着重审视当今世界劳动力需求持续低迷的源起和发展,探讨解决这一市场失灵问题的其他政策选择——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、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以及全民基本收入,他勾勒出一个后稀缺的世界,作为评估这些政策效果的依据。此外,针对当前一方面求职难、失业率高,而另一方面企业用工难、用工荒的矛盾局面,贝纳纳夫深刻揭示了一些结构性经济问题,其认为只有对资源分配方式和生产方式进行重大重组,才能让后稀缺的世界成为现实。”

Author
Submitted by sjzc on January 2, 2023

作者亚伦·贝纳纳夫(Aaron Benanav)在雪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,曾在独立共产主义杂志《尾注》(Endnotes)上发表过《贫苦与债务——论过剩人口与过剩资本的逻辑与历史》(Misery and Debt: On the Logic and History of Surplus Populations and Surplus Capital)等文章。

附件PDF书名:《后稀缺:自动化与未来工作》
英文原文:Automation and the Future of Work
中文译者:谢欣
中译本2022年出版于北京中译出版社,可在网上购买纸质版。

推荐读者也看看作者介绍这本书的英文视频

Comments

Related content

关于美国二战后无产阶级家庭主妇的集体反抗、女权意识初步形成的反思。马克思主义女权理论的经典作品。
"From now on, I decide"  今后,我来决定
这篇马克思主义女权理论的经典作品,写于1971年意大利阶级斗争的高潮中,说明妇女的无偿家务如何生产着资本主义积累过程中最昂贵的商品:劳动力(即工人每天去给老板打工的能力),并探讨妇女如何能够利用这一知识去参与阶级斗争,促进能够真正解放妇女的共产主义革命。
Lazarus
我们习惯透过老一代的周期理论来解释当下的危机。主流经济学家围着复苏的“绿苗”团团转,而批判性的批判家只去问“恢复”增长是不是还要再久一些。确实,如果我们从商业周期理论甚至长波理论出发,就会很容易假定泡沫破灭后就是繁荣,规律得跟钟表一样,而经济下行总是为反弹式上行“铺好道路”。但是…
Gurgaon strike
印度城市古尔冈,购物商场和金融大厦鳞次栉比,然而这繁华盛世背后却是工人阶级辛酸的挣扎。近年来,伴随着工业腾飞,印度诞生了一个庞大的工人阶级——农民工。和中国的情况相似,由于工资过低,来自农村的工人被迫与家人分离,只能在大城市工厂与农村之间流动…